首页 > 桂林抗战 > 西南剧展

西南剧展

2023-03-17 10:29:00 来源:本站

西南剧展

1944年2月15日至5月19日,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(简称西南剧展)在桂林举行。

1944年,意大利法西斯已无条件投降,德国法西斯正摇摇欲坠,日本侵略者在太平洋战线上节节败退,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,可是,日本帝国主义者不仅依然侵占着我们的广大国土,而且还策划着新的进攻,企图打通平汉(京汉)粤汉两条铁路,以支撑它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危局,和对国民党作进一步的诱降和逼降,中国的抗日战争仍然处于艰难困苦的阶段。当时,国共两党虽然表面上还维持着“合作抗日”的局面,但是,国民党顽固派关心的不是抗击日本侵略者,而是竭力反对坚持团结、抗战、进步的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抗日进步力量。他们颁布了一系列反动法令,制造了一连串反共反人民事件,对抗日进步文化事业极尽摧残迫害之能事。由于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,使在抗战初期曾经蓬勃发展的戏剧事业逐渐消沉,戏剧团体日渐减少,戏剧运动出现脱离广大人民,脱离抗战现实的倾向。在这个进步的戏剧运动饱受摧残而日趋衰落的情况下,广大进步戏剧工作者频频发出“我们仿佛是被遗弃了的孤儿”的乞援的呼声,强烈要求改变这种现状,扭转剧运的危机。他们渴望能有一个聚首的机会,回顾过去战斗的历程,检讨剧运的得失,互相交流经验,观摩成绩,共同提高,增强团结,明确方向,以便把戏剧运动振兴起来,使戏剧艺术更好地为抗战服务,为人民大众服务。这是西南副展展出时主客观方面的概要情况。更具体的情况有以下几点:(一)抗日战争时期,一大批从事文化工作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云集桂林,形成了一支抗日文化运动的骨干力量;(二)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下,桂林抗日文化运动蓬勃发展,各项文化活动空前繁荣,形成了闻名中外的“桂林文化城”,桂林成为党领导的抗日文化运动的重要据点;(三)桂林是战时进步戏剧团队活动的中心,抗战剧运十分活跃,力量较为雄厚,此时桂林戏剧界一支基本队伍—新中国剧社,刚从各地公演,怀着更坚强的信心回到桂林,使一度沉寂的桂林剧坛又趋于活跃;(四)桂有矛盾,桂系为了抵制蒋系势力的渗入,维护其统治,表现比较“开明”;(五)桂林地处战时西南后方交通的枢纽,各省戏剧团队集中比较方便;(六)广西省立艺术馆新厦在桂林甫告落成,邀请各省戏剧团队前来参观也师出有名。

西南剧展的筹备工作,于1943年11月开始进行。举办这次剧展,最初是由欧阳予倩、田汉等几位剧运先驱者提出,首先得到南方局领导的新中国剧社和抗敌演剧第四队、七队、九队的响应和支持。他们在酝酿筹办这次剧展的时候,考虑到在当时战争的环境下,要邀请全国各地的戏剧团队来参加有困难,遂决定邀请粤桂湘滇黔鄂赣闽八省的戏剧团队作为基本的参加单位,国统区其他省份的戏剧团队只邀请派出代表来观摩,并由此定名为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。为了使这一集会能公开合法地进行,推举官办的广西省立艺术馆为发起人,由新中国剧社负责人、中共党员白音起草,以该馆馆长欧阳予倩的名义,发出公告和章程。尔后,经过与邻省的几个主要戏剧团队的联系协商,成立了剧展筹备委员会,共37名委员。欧阳予倩任主任委员。担任委员的中共党员有田汉、吕复、翟白音、熊佛西、丁西林、吴获舟、徐

洗尘。他们是委员会中实际主持工作的中坚人物。为了使剧展取得合法的地位,尽可能避免各地反动势力和特务分子的干扰、阻和破坏,有利于各戏剧团队名正言顺地应邀前来,有利于公开地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各种正当的要求,筹委会邀请了广西省主席黄旭初担任大会会长,并以黄旭初的名义,邀请了李济深和各战区司令长官、各省主席以及国民党中央有关部门的上层人物担任名誉会长,邀请各战区和各省市的一些中层人物担任指导长。这些被邀请的人物,绝大多数都复了信,表示“衷心祝贺”,愿意“共盛举”。只有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不但拒绝担任大会的名誉会长,而且不准剧宣九队来桂参加剧展。剧宣九队与之进行了斗争,一面由队长吕复三上南岳找该战区政治部据理力争,一面积极整理资料,准备节目,并在长沙举行预展,扩大社会影响,造成必行的声势。结果,冲破了阻拦,赢得了前来参加剧展的胜利。

经过三个月的筹备,剧展于1944年2月15日开始,至5月19日结束,历时三个月零四天。整个剧展包括三项内容:戏剧演出展览;戏剧资料展览;戏剧工作者大会。

2月15日上午,剧展在广西省立艺术馆新厦隆重开幕。出席开幕典礼的,有参加剧展各团队人员、各界代表、社会名流、国民党党政军要员、外宾以及中外记者,共1000余人。开幕典礼由广西省政府教育厅长、剧展大会指导长黄朴心代表剧展大会会长黄旭初主持并致词,欧阳予倩报告剧展筹备经过。田汉在大会上发表了演说,陈述抗战七年来,戏剧工作者在前线,在后方,艰苦奋斗,流血流汗,“以赤诚贡献社会国家,为抗战尽最大力量”,呼吁“政府予戏剧工作者以应有之爱护及工作上之便,希望戏剧工作者在剧展中总结经验教训,明确正确方向,推动剧运向前发展。田汉的演说,“语极沉痛,听者动容”。国民党文化特务、全国剧协主任常务理事张道藩在开幕典礼上致词说:“我国戏剧运动的发展,应归功于一些太太小姐们。因为由于太太小姐们喜欢看戏,就带动了老爷来看戏。老爷们来看戏了,戏剧运动就可以得到支持。”他别有用心的拙劣表演,当场引起哄堂大笑。这时,国民党宣传部长、剧展大会名誉会长梁操,也在重庆叫喊,要把蒋介石的《中国之命运》一书的反动思想,“作为今后剧本的主要内容,作为我们戏剧的中心工作”对于他们的这些反动言论,不便当场批驳,在中共党员的实际主持下,剧展大会采取你说你的,我干我的态度和做法,抵制了他们的干扰。

剧展开幕的当天,桂林一派节日气氛。会场外鞭炮齐鸣,市中心耸立起四座五彩缤纷的牌楼,各大书店陈列着各种戏剧书籍并减价优待剧人,会场里增设临时邮局并给邮件加盖纪念邮戳,街道上到处贴上了剧展的海报,连一些商店也整刷一新以示庆祝。广西电教处设立广播电台,准备在大会期间用国语、桂语、粤语、英语,每日播送剧展消息,播放演出剧目。是日晚,在国民戏院举行戏剧工作者联欢晚会,各戏剧团队竞相登场,演出了平剧、桂剧、粤曲、活报剧、大合唱、音乐欣赏、杂技、马戏、魔术、民谣等许多节目,至深夜始散,“极一时之盛”。

剧展开幕前后,郭沫若、夏衍、阳翰笙、曹禺、杜宣、金山、宋之的、郑君里等文化和戏剧名流从重庆发来贺电,赞誉“八省剧展,盛况空前”。全国各地一些“未克躬逢盛典”的戏剧团队,纷纷发来贺电,对剧展寄以“激发抗战情绪,恢宏戏剧教育”的厚望。重庆国民党的一些党政要员,也对剧展“特电奉贺,敬祝成功”。重庆、桂林和全国各地的报纸,纷纷发表剧展开幕的消息和报道。《新华日报》报道说,剧展是“中国戏剧史上的空前盛举”。《大公报》称道剧展“盛会盛况盛举空前”。当时在桂英国神甫赖贻恩发表谈话说:“我对于贵国戏剧工作者干、不怕牺牲的精神,非常钦佩,这次剧展能集中半个中国的剧团体于一地,在中国史上可以说是一个伟大创举……我谨虔诚地庆祝大会成功!”剧展开幕的第二天,白崇禧曾到艺术馆新度参观,并询问剧展情况。

2月16日,演出展览正式开始。参加演出展览的,有来自桂湘赣4省的28个戏剧团队和单位895人,加上大会工作人员,共有与会者1000人。演出的节目,有话剧23个,平剧29个,桂剧8个,歌剧1个,还有少数民族歌舞、傀儡戏、马戏、魔术等项,总计演出175场,观众达10万多人次。

在参加演出的戏剧团体中,起主导作用的骨干队伍,是新中国剧社和剧宣四队、七队、九队。四维平剧社儿童班、广西桂剧实验剧团等小演员的演出,为演出展览增添了不少风采。演出展览的节目,形式多样,题材广泛。演出内容,主流是歌颂、宣传和呼吁抗战、团结、进步。这类主题节目的演出,影响最大,效果最好。剧宣七队的《军民进行曲》,剧宣九队的《胜利进行曲》,这两出反映爱国军民团结抗战的歌剧和话剧,经剧展的主持者们的精心安排,破例在桂林公共体育场作免票公演,两剧共演出五场,观众踊跃,场场“爆棚”,每晚都有一万以上的观众。“老百姓以比普通放映教育影片时热烈数倍的情绪去看他们的演出,用着比知识分子观众热烈百倍的掌声和眼泪去看完他们的戏”。曹禺的《雷雨》、《日出》、《蜕变》,巴金原著、曹禹改编的《家》,夏衍的《愁城记》、《水乡吟》、《法西斯细菌》,阳翰笙的《塞上风云》,宋之的的《雾重庆》,欧阳予倩的《旧家》,夏衍、于伶、宋之的合作的《戏剧春秋》等,都是以抗战为主题,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抗战现实斗争的剧目。这在整个演出展览中占很大的比重,受到了各方面的注目,得到了广大观众和舆论界的好评,收到了良好的效果。大会为剧四队的《七年了》和《伤兵医院》,剧宣七队的《黄昏沙坪》,新中国剧社的《一盒火柴》等直接反映抗战现实斗争生活的活报剧,组织了专场演出,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反响。桂剧《木兰从军》《人面桃花》,平剧《岳飞》、《班超》、《梁红玉》、《江汉渔歌》、《太平天国》等历史题材的剧目,有的宣扬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,保卫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,有的赞颂人民群众反抗封建统治,追求美好生活的顽强意志。这些戏剧借古喻今,以古鉴今,围绕坚持抗战、团结、进步这个总主题,为抗战服务,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,也起到提高人民爱国主义觉悟,鼓舞人民团结抗战热情,激发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精神的作用。还有傀儡戏《国王与诗人》,以童话拟人化的手法和夸张,讽刺独裁、专制、残暴的国王,其锋芒直指国民党反动派,也配合了现实斗争。《大雷雨》、《百胜将军》等翻译的外国剧目,也有一定进步意义。大会把《木兰从军》摆作开台戏,把《戏剧春秋》摆作压轴戏,更鲜明地突出了抗战、团结、进步这个总主题。

剧展期间,开展了广泛的评论活动。桂林文协组织了一个有中共党员田汉、周钢鸣、韩北屏、华嘉、骆宾基等参加的剧展演出批评团(亦称“10人团”),对每个戏剧的演出,经过集体讨论进行评论。剧展大会成立了一个有中共党员白音、张客等参加的剧展演出检讨会,以每个戏剧的演出为中心,对演出团队的工作作风、艺术倾向和戏剧路线问题,进行讨论,拟出大纲,再发动各团队同志参加,广泛进行评议和研讨。党在文化界工作的负责同志,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和地位,在报刊上发表文章,进行评论,阐明剧展的指导思想,对剧展和剧运中存在的问题,提出方向性意见和具体解决办法。《新华日报》对剧展给予极大的关注,通过发表社论、短评、消息报导、专题通讯、署名文章等多种形式,以大量的篇幅、突出的版面,先后发表了30多篇文章,及时宣扬和有力支持了剧展。桂林各报刊也纷纷发表评论文章,据统计有100多篇,这些评论文章,充分反映了各方面的意见。有对具体剧目的评论,有对演出中出现的共同性问题的探讨。评论者对于戏剧创作的成就和演出的成功给予充分肯定,对于一些不良的倾向和作风提出了尖锐的批评,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。吕复编剧、赵明导演、剧宣九队演出的活剧《胜利进行曲》,引起了较大的争论。少数观众和评论者说它是“抗战八股”,“粗线条”。剧展演出批评团发表评论文章,指出这是“非常肤浅的论断”,“含有危险性的抹杀”,说明这个戏主题是正确的,演出是成功的,阐述艺术应该表现抗战,为抗战服务,呼吁“在今天抗战如此消沉的时候,我们要求有更粗扩、更有力的抗战戏”。作家司马文森评论说,这个剧是“用血肉写成的作品”,一位军人评论说,这个剧是“晨钟”,“放射出了耀人的光彩”,“把血淋淋的事实搬上了舞台,在近年来确是创举”。一个士兵看了该剧的演出说:“你们演的士兵,比真的还要象。”英国神父赖贻恩也发表观后感说:“我所看过的戏剧之中,最能感动人的,要算是《胜利进行曲》了……我很希望这出戏能翻译成外国文,并且在这战争期间在外国上演,最理想的是由留英留美的学生用英文把它排出来。”这些评论文章,肯定了该剧的大方向和在编剧、导演、表演等方面成功之处,同时也指出了该剧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。通过评论,促进了互相观摩,交流经验,明确方向,分清是非,增进团结,使剧展能以健康地进行。

演出展览是在不断与国民党待务的破坏活动作斗争中进行的。剧展期间,国民党特务组织曾多次蓄谋对大会进行破坏,但是由于大会的上层统战工作做得好,剧展的声势浩大,与会人员团结一致与之进行坚决斗争,又有广大观众的有力支持,他们的阴谋始终没有得逞。在大会开幕前夕,国民党中统驻桂林的特务组织曾召开紧急会议,密谋对大会进行捣乱,但他们始终不敢动手。当大会筹备在体育场举行公演的时候,曾遭到国民党广西省党部和桂林市党部的无理阻挠,经过斗争,迫使他们不得不作出让步,广场公演才得以胜利实现。广西当局的图书杂志审查处常常有意对大会演出进行难,他们对一些剧目,看了剧本还要看彩排,看了彩排又拖延时间迟迟不发给准演证。经过各种斗争和剧人们的努力,战胜了他们的刁难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困难,才使这些剧目得以如期上演。

戏剧工作者大会于3月1日在广西艺术馆开幕,至17日闭幕。出席大会的西南八省的32个团队的成员和特约戏剧专家,共1000余人。重庆中华全国戏剧协会派来两名代表,大会指导长蒋经国也特派了两名赣南代表。大会由欧阳予倩、田汉等主持。国民政府立法委员会委员白鹏飞到会发表了演说。

大会分三段进行:(一)作剧运报告和工作报告。欧阳予倩作《剧运工作之开端》的报告,田汉作《当前的客观形势与戏剧工作者的新任务》和《剧运工作总结》的报告。各地代表分别作了重庆、广东、江西、云南和北方的剧运报告。剧宣四队、七队、九队等10多个戏剧团队,分别作了本团队的工作报告。(二)专题报告和讨论。先后由熊佛西讲戏剧大众化问题,张客讲演戏队的作风问题,并分组进行了讨论。(三)讨论和通过提案。大会共提出各种提案53项,经综合、讨论,通过了37项,其中作了两项重要决议。一是成立中华全国戏剧界协会西南分会,会址设在桂林,并推定欧阳予倩为筹委会主任;二是制订了剧人公约,其主要内容有认清任务,砥砺气节,面向民众,面向真理,勤研学术,磨练技术,效率第一,健康第一,尊重集体,接受批评等,共十条。大会于17日上午闭幕,由欧阳予倩主持并作总结,田汉件报告。欧阳予情在总结中说,此次大会,检讨过去,策励将来。大会经过热烈讨论之后,收获颇为丰富。闭幕前一天,大会名誉会长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,参观了戏剧资料预展,出席大会作了讲话,强调戏剧不能离开现实,并捐赠10万元作大会经费,另捐赠10万元嘉奖剧宣四队、七队、九队。田汉在闭幕会上的讲话中,对此又作了介绍,引得全场感奋,情绪十分热烈。

戏剧资料展览,于3月17日在艺术馆隆重揭幕。展出的资料有:剧运文献,戏剧团队史,戏剧珍本,戏剧论著,作家手稿,创作经验,导演手记,舞台模型,服装模型,戏剧脸谱,世界著名剧作家的画像,剧中人的雕塑像以及各种统计图表、剧照、图片、生活素描、宣传品等,共1000多件。展品中有苏联大使馆特从莫斯科用飞机运来的戏剧照片,有赖贻恩神父送展的莎士比亚时代与近代英国舞台模型,还有桂林一位“戏迷”保存和收藏的150多种世界各国戏院的门票。展品布满了艺术馆的三层楼。展览场琳琅满目,丰富多采。许多展品珍贵新颖,许多资料是稀有的珍品,许多创作别出心裁,各具风格。整个展览“是一部最好的戏剧运动史”,“体现了中国戏剧运动的奋斗历程”,使观众参观时,“如置(身于)30年来戏剧进程间各个不同之时代”。“从战地各演剧队之资料上,更显示无数剧人为抗战奔驰,坚守岗位,不避艰苦之伟大”。展览室里悬挂着“有戏剧的地方就有战斗,有战斗的地方就有戏剧”等大幅标语,体现了时代对于戏剧工作者的号召,也体现了戏剧工作者到工厂、农村、战地去的意志,增添了展览的热烈气氛和蓬勃景象。资料展览揭幕的当天下午,观众即有3000多人。隔日,大会名誉会长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李济深前来参观。李“对各团队之展品多所赞扬”,并在讲话中“勋勉各戏剧工作志今后应负起戏剧转移奢靡之社会风气,及建立民族自信之重大任务”,还捐赠了1万元给会员作郊游添购野餐食品之用。展览持续一个多月,观众达36000多人次。

剧展期间,大会还举行了戏剧运动路线、歌剧的认识和改造并如何改造歌剧、改革旧剧三个专题座谈会。通过演出展览、戏工大会的各种报告、资料展览和专题座谈,广大剧工从理论上和实践上,用大量生动的事实,回击了张道藩把剧运的发展归功于太太小姐的谬论,批评了某些人对戏剧改革的否定。大会经过深入探讨,明确了几个方向性的问题:其一,中国剧运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,它的发展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息息相关,新兴的戏剧运动始终同人民大众的革命斗争紧密联系。其二,必须把抗战戏剧送到前线和农村的人民中去。其三,生活是创作的源泉,创作离不开生活,戏剧工作者要“向生活前进”。其四,戏剧必须大众化,戏剧工作者自身也必须大众化。其五,戏剧应当表现中国的民族精神,具有民族气派。

剧展期间,大会还穿插进行了剧运前期话剧表演、活报剧大会串、化装火炬大游行和诗歌朗诵晚会、电影观摩、音乐欣赏、篮球比赛、郊游联欢等活动。这些活动,表现了广大爱国进步文化人士朝气蓬勃、团结战斗的情神和战斗友谊。

5月19日,剧展大会隆重闭幕。李济深出席了闭幕大会并发表讲话,赞誉剧展取得的巨大成绩,勉励剧工们坚守岗位,发扬集体精神,推动戏剧向社会作更大发展。重庆、桂林和西南、东南各地报刊,纷纷发表消息、社论、评论,对大会胜利闭幕表示祝贺,对中国剧运和广大爱国进步文化人士寄以殷切希望。大会闭幕后,外地戏剧团队接踵离桂,广大爱国进步文化人士依依借别,希望能再次吸取“桂林文化空气的营养”。田汉赋诗赠“举杯榕湖各慷慨,送君明日返潇湘;乾坤风雨尚如,再奋啼声催曙光”。此时,美国戏剧评论家爱金生在《纽约时报》撰文评论说:“这样宏大规模的戏剧展览,有史以来,除了古罗马时代曾经举行外,还是仅见的。中国处在极度最辛环境下,而戏剧工作还能以百折不挠的努力,为保卫文化、拥护民主而战,功劳极大。这次聚西南八省戏剧工作者于一堂,检讨过去,策励将来,它的贡献尤其重大”。

作者:苏上杰  韦文华  

转自 《中共广西地方历史专题研究》 

广西人民出版社  2001年9月